经历了去年的业绩低点后,东材科技(601208.SH)有望迎来业绩拐点。一个显著的信号是,公司今年一季度营收创出历史同期新高,净利也实现同比81.16%的增幅,逼近历史同期峰值。目前,东材科技仍有四个厂区在投建新项目,预计2025年、2026年将相继完工投产。
“公司近年来保持了高强度的研发投入,针对人工智能、算力、新型显示、新能源、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进行了技术储备、项目培育和产业投资,随着相关产能释放,公司产品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盈利能力将随之提升”。东材科技一位高管4月27日,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公司将紧密围绕“1+3”产品发展战略,通过内生外延双轮驱动,培育面向未来产业的战略性竞争优势。
产品结构优化提升盈利能力
东材科技主要从事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新型绝缘材料为基础,重点发展光学膜材料、电子材料、环保阻燃材料等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发电设备、特高压输变电、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消费电子、光电显示、电工电器、通信网络、汽车装饰等领域。Wind数据显示,自2011年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直接融资37.67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26.10亿元,且每年均盈利,累计现金分红11.07亿元,派息融资比为29.4%。
近年来,国内特高压电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汽车装饰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催生了相关新材料的市场需求,东材科技围绕潜在市场展开了一系列的产品布局。公司保持了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近三年每年的研发费用维持在2亿元左右。公司研发制造的特高压用电工聚丙烯薄膜和绝缘结构件、新能源汽车用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和驱动电机用绝缘材料、高速通信基板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树脂、汽车用功能膜等产品,迎来了技术变革下的结构性发展机遇。
2024年,东材科技主营业务新能源材料、光学膜材料、电子材料分别实现营收13.81亿元、11.29亿元、10.70亿元,同比分别增加5.61%、17.37%、30.02%。
以营收增速最快的电子材料业务为例,公司应用于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领域的主要产品为电子级树脂材料,是制造印制电路板(PCB)的上游核心材料。东材科技生产的电子级树脂材料具有高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介电常数、低介质损耗、低膨胀系数等特性,能够满足信号传输高频化、信息处理高速化的性能需求,是制作高性能覆铜板的三大主材之一,可广泛应用于新一代服务器、汽车电子、通讯网络等诸多领域。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覆铜板生产基地,高性能覆铜板(HDI板、IC载板等)领域的技术壁垒较高,市场潜力较大。目前,国内覆铜板企业正加快中高端领域的产能投放,积极寻找国内电子级树脂供应商,联合开发高频、高速、高耐热性、高导热性、高可靠性等高性能覆铜板的多元化解决方案。
为此,东材科技在成都设立了以开发高性能树脂材料为核心任务的东材研究院-艾蒙特成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树脂、碳氢树脂、聚苯醚树脂、苯并噁嗪树脂和特种环氧树脂等电子级树脂材料,与多家全球知名的覆铜板制造商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特别是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树脂、碳氢树脂等产品,质量性能稳定,竞争优势明显,已通过国内外一线覆铜板厂商供应到英伟达、华为、苹果、英特尔等主流服务器体系。2024年度,公司增资入股绵阳高新区达高特科技有限公司,为公司在苯并环丁烯(BCB)类半导体封装与高速电子材料方面实施了战略性布局。
今年一季度,东材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加23.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87.73万元,同比增加81.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616.30万元,同比增加105.20%。其中,光学膜材料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43%;聚丙烯薄膜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37%;高速电子树脂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29%。受产品结构优化提振,公司一季度销售毛利率为16.39%,较2024年增加2.47个百分点。
对此,公司称,今年一季度,受益于国内特高压电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算力升级等新兴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消费电子终端需求的改善,公司研发生产的特高压用电工聚丙烯薄膜、新能源汽车用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高速电子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树脂、碳氢树脂)、中高端光学聚酯基膜等高附加值产品,竞争优势明显、市场拓展顺利,快速占据增量市场,品牌竞争力和整体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业绩增长新动能蓄势待发
除电子材料外,东材科技自主研发的电工聚丙烯薄膜、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新能源驱动电机用复合材料等新产品也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动能。
在输电端,公司生产的电工聚丙烯薄膜、大尺寸绝缘结构件及制品等产品,是特高压用薄膜电容器、柔性直流/交流输电、电力变压器的关键原材料,其市场需求量与特高压建设的开工数量紧密相关。在用电端,公司生产的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复合材料等产品,是薄膜电容器、新能源驱动电机的重要原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的逆变器、车载充电器、驱动电机以及配套充电桩等核心零部件。
受益于特高压电网投资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之配套的薄膜电容器、驱动电机等零部件的需求十分旺盛,为上游原材料企业带来了稳定可观的增量市场。2024年度,公司顺利完成“东材科技成都创新中心及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聚丙烯薄膜1号线的主体工程建设、设备调试及试生产工作,新增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产能1500吨/年,在产能持续扩张的基础上仍保持了较高的设备开工率和产品盈利能力,相关产品产销两旺,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光学膜方面,近几年,公司先后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MLCC及PCB用高性能聚酯基膜项目”“年产2万吨新型显示技术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年产25000吨偏光片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等多条生产线。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依托技术创新成功布局汽车装饰、通讯网络、新能源汽车、特种装饰等新兴应用领域,偏光片用离型膜基膜、MLCC离型基膜、汽车用功能膜等差异化产品持续上量。未来,随着新建产能的陆续释放,光学膜的产能规模将快速扩张,品种结构和产业链体系日趋完善,公司将加快整合市场优势资源,加快针对新技术、新应用场景的研发布局和市场开拓,构筑拳头产品的技术壁垒,巩固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东材科技光学膜、电子材料产销比分别为100.57%、100.29%。公司在新建高附加值业务产能的同时,也在淘汰部分落后产能。
截至2024年底,东材科技绵阳塘汛厂区、四川成都厂区、山东东营厂区、四川眉山厂区均有在建的高附加值项目,这些项目预计在2025年、2026年相继完工。届时,公司相关高附加值产品产能将大增。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东材科技在建工程为7.71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49.04%,固定资产合计52.04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8.66亿元。今年1月,东材科技江苏海安厂区“年产25000吨偏光片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正式完工。
上述在建工程中,四川眉山厂区“年产20000吨高速通信基板用电子材料项目”备受市场关注。该项目总投资金额7亿元,主要产品为电子级马来酰亚胺树脂、聚苯醚树脂、电子级碳氢树脂、活性酯固化剂树脂,这些产品用于高速通信电路板、半导体封装用基板等领域。该项目建成实现满产后,预计平均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约20亿元,实现年利润总额约6亿元。该项目所得税后的投资内部收益率预计为40%,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预计为4.8年(含建设期2年)。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