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品种
在种植辣椒之前,需要确定种植的品种。常见的辣椒品种有牛角椒、羊角椒、线椒、泡椒和朝天椒等。种植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种植经验来选择合适的品种。
二、种子消毒
对于没有包衣的种子,在催芽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菌和病毒的感染。消毒方法包括: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0.5%氨基寡糖素1500倍液,或者用60-70℃的热水浸泡种子20分钟(期间需不断搅拌,以防烫伤种子)。通常浸泡30-60分钟后,冲洗干净再进行催芽。
三、培育壮苗
俗话说“苗壮三分收”,培育壮苗是实现辣椒高产的关键。壮苗的标准是茎秆粗壮、叶色浓绿、根系发达且无病虫害。苗龄一般在30-40天左右,3-5片叶时移栽容易成活,缓苗快;若超过7片叶,苗龄过大,缓苗慢,会影响后期生长。辣椒一般在三叶期就开始进行花芽分化,因此培育壮苗对辣椒高产至关重要。
四、肥水管理
辣椒属于浅根系作物,根系不够发达,既怕旱又怕涝,因此在肥水管理上需要格外注意。
配方施肥:生产1000公斤鲜辣椒,需要吸收氮约5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化钾6公斤。根据辣椒的吸肥规律和需肥特性,以省工、省力、高产、高效为目标,安排以下施肥方案:
底肥:每亩施用每克含2亿酵素菌剂50-200公斤(可替代鸡粪、猪粪及各类生物菌有机肥),以及15-15-15的平衡复合肥40-50公斤。可采用栽培沟或栽培穴的方式,最好使用垄上覆膜栽培法,这样既高产又便于管理。
第一批花坐果后:每隔15天左右,结合浇水追施20-10-20水溶肥4公斤,搭配普通矿物腐殖酸钾3-5公斤。
中后期:每隔15天追施20-10-30的冲施肥5公斤,搭配精品矿物黄腐酸钾300-400克。
缓苗后: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植物疫苗”叶面喷施剂,可有效防病、防虫,调节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按照要求使用,基本不受病虫危害。
水分管理:辣椒在干旱时会落花落果,涝时则会出现沤根死棵,同样导致落花落果。因此,辣椒既怕旱又怕涝。要采取小水勤浇的方式,最好采用渗灌或滴灌。
栽培管理:辣椒根系不够发达,为了使根系更发达,增强其抗旱抗涝能力,要改变传统的栽培方式,将垄下栽培改为垄上栽培,这样可增产20%以上。垄上栽培与滴灌配合效果更好。
五、病虫防治
1.炭疽病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田间郁闭、日烧易引发炭疽病。该病会导致烂果、干叶,叶片上出现同心轮纹并变黑,从而降低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2.疫病
发病条件:大部分疫病是由于辣椒土壤残留或残体残留引起的,其中土壤残留最为常见,一般情况下,80%的病菌和病毒都存在于土壤中,尤其是密闭的大棚或温室,因此土壤处理至关重要。病菌在土壤或残体上越冬。当湿度超过85%,温度在10-32℃之间,尤其是20-30℃时,疫病最容易发生。
3.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是一种较为顽固的病害,复制能力强,传播速度快,难以防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剂,主要以预防为主。
4.软腐病
软腐病是辣椒的主要病害之一,属于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辣椒果实。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当温度在25-30℃,湿度超过85%时,病情发生较为严重。病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传播途径包括雨水、灌溉水、水溅以及害虫等。
5.土传病害
根腐病、青枯病、枯萎病、茎基腐病、根结线虫病等都属于土传病害。一旦感染,无论是灌根还是喷洒农药,效果都不理想。
6.脐腐病
脐腐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在夏季高温时,容易导致缺钙,进而引发脐腐病。此时,有些种植者可能不了解情况,频繁补钙,但效果不佳。一方面是因为补钙方式不正确,另一方面是因为补钙品种不同。
钙有多种品种,普通钙作物吸收困难,其移动性非常缓慢,有些甚至不移动。因此,在叶面喷施时,应多喷施糖醇钙,可在皮层增加其运输量。此外,氨基酸钙、黄腐酸钙、腐殖酸钙等也是不错的选择。普通钙必须搭配这些运输工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综上就是辣椒的种植管理技术要点介绍,种植辣椒大家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己的种植方案,有关辣椒种植,大家还有哪些疑问吗?
关于辣椒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