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对话|本田中国五十岚雅行:“苦战”转型过渡期,加速与中国本土企业在华合作

内容摘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巩兆恩 上海、广州报道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本田带来烨品牌第二款车型烨品牌GT概念车亮相,展示其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时期的核心技术。同时,本田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DeepSeek及宁德时代达成深度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巩兆恩 上海、广州报道

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本田带来烨品牌第二款车型烨品牌GT概念车亮相,展示其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时期的核心技术。

同时,本田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DeepSeek及宁德时代达成深度合作,从传统车企向“智电一体化”转型,本土化技术成为突围的核心路径。

“2024年,对本田来说是快速向新能源转型的一年。”本田中国本部长五十岚雅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本田当前处于过渡期,同时在电动化浪潮的阵痛下,燃油车仍为主要产品,五十岚雅行用“苦战”来对这一阶段做出总结。

接下来,本田在中国的策略核心是“合作”与“本地化”,加速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在华合作。

“我们会与中国优秀的企业进行合作,并采用中国速度,把本田既有的技术积淀充分投入,让技术进一步进化,打造更好的商品来应对市场。尤其中国市场变化非常之快,要应对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必须要快速。”五十岚雅行告诉记者。

受访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执行役常务、中国本部长 五十岚雅行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执行副总经理 宫原哲也

(以下为采访实录,有删节)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本田对自己过去一年在华表现的总结关键字是什么?

五十岚雅行:关于汽车,全球市场和中国汽车市场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中国市场的电动车、新能源车的发展可以说是最快速的,对本田来说2024年是快速向新能源转型的一年,目前还是燃油车占比较大,所以过去的一年对于本田来说是比较严峻的一年。

在2024年的时候,我们两个合资公司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都已经启动了专门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工厂。随着两个新能源工厂的启动,目前我们的关键词总结成“过渡期”。在新能源转型的过程当中,整个燃油车市场处于缩小的情况,由于我们燃油车车型占比较大,所以我们的处境是处于“苦战”。另外由于我们燃油车比较多,电动车现在在起步过程,无论是从销量还是从收益来说,目前对我们都是不太好的情况。我们刚刚发布了“烨”品牌的第一弹电动车型就是S7、P7,这两款车型已经开始了生产和销售。所以我回答您刚刚的关键词:现在我们是处于过渡期的阶段。

《21世纪》:面对当下的市场趋势,本田计划通过哪些举措巩固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五十岚雅行:我们会与中国优秀的企业进行合作,并采用中国速度,把本田既有的技术积淀充分投入,让技术进一步进化,打造更好的商品来应对市场。尤其中国市场变化非常之快,要应对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必须要快速,这次上海车展我们也发布了和相应的公司进行合作的战略,快速推进更多商品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

《21世纪》:随着电动化的进程加快,本田在合作的对象方面还有什么新的计划?同时对比同位友商的丰田跟日产,他们对于整个合作规模很大,或者他们放权的程度比较高,并且他们的成果还是比较不错的。本田如何看待这个事情?

五十岚雅行:首先对于电动化和智能化这一块,Honda会继续强化。今天发布了和其他优秀公司的合作,我们认为如果想要在中国市场生存下去,要快速向顾客提供他们所期待的产品才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本田还是需要和其他公司进一步进行合作。当然,我们虽然认为有必要去增加和本地供应商、本地厂家的合作,以开发更有优势的产品,但是我们也不局限于本地供应商。我们选择合作供应商的原则,更多是运用供应商的优势,结合本田的优势,强强联合,才能打造出具有本田独有价值和意义的产品。 

对于丰田和日产的战略,因为是其他公司的战略,我们在这里不便回应。对我们来说,与Momenta合作,我们也有独有的想法。关于中国本土开发,本田是在比较早的时间点就已经开始了大力投入,我们在广州有研发中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设备和资源进行技术和车型的开发。当然刚刚提到的和本土供应商进行合作一起开发的事情,我们会基于目前市场情况来考虑合作的方式。

《21世纪》:您认为GT车型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是什么?是如何来提升产品体验的?有怎样的性能表现?

宫原哲也:在技术方面,GT这款车有着媲美Honda F1赛车的操控性和优越性能。刚刚您说到的我们以什么样的独有优势去取胜的这点刚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操控的技术不仅速度快、操作性非常好,最重要的是驾驶员可以安全驾驶。在保障安全驾驶的同时享受驾驶乐趣。今天发布会关于技术方面的细节还没有进行详细说明,因为这款车正在开发当中。因为这款车型是运动型,除了驾驶员能感受到驾驶乐趣,我们也充分考虑了副驾上乘员打造款待空间。主驾采用以驾驶者为中心的AI沉浸式运动座舱,通过浓厚运动氛围的营造,激发驾驶激情,让驾驶者尽享操控乐趣;而副驾驶则为最重要的人打造了惬意舒享移动时光的 款待空间 ,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

《21世纪》:现在很多车企会强调安全性,包括消费者也比较在乎新能源汽车安全性方面的问题。本田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有哪些故事是可以分享的?

宫原哲也:本田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第一的理念。我们始终把用户的安全放在首位,无论是燃油车时代还是现在的电动化时代都不会改变。在电动车方面,因为电动车搭载电池所以要更加注重安全方面,在电池设计方面我们更加用心,例如电池的结构设计、四周的防护设计、乃至包括车身骨骼方面都要为了迎合电池搭载的位置和需要的空间来进行重新设计。

除了电池周边的部位需要进行特别的考虑以外,通过本田独有的技术对电池内部结构部分也做了设计,从而加强电池的安全性能。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整体的车身结构方面煞费苦心,比如在车辆碰撞或者受到外力挤压的时候,需要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不让电池受到损伤。遇到碰撞事故如何尽最大限度保护用户的安全,不仅要提升车身的强度,以保护乘员安全,还需要保持它的强度适当,在设计保护电池的同时也保护车内人员的安全。在吸能空间的设计方面,本田也使用了独特巧妙的吸收碰撞能量的设计,通过技术最大限度避免危险伤及人员和电池。

并且,我们吸取多年做汽车研发的经验,为这款车型安装了11处安全气囊,安全性能不仅体现在气囊数量上,更重要的是我们考虑到气囊展开方式以及展开的时间点,什么状态下展开,在怎样的状态下展开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的安全,我们是费了苦心去做的设计和研发。

在这款车上,我们用心地去保护用户的安全,真正做可以保障用户安心去驾驶和乘坐的一款车型。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